开年即开跑 快马加鞭“拼”经济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新年伊始,我市一大批企业已经“火力全开”抓生产,工人们抢工期、提效率,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蓬勃气象,向奋战“开门红”起跳冲刺。
在魏桥新型纤维绿色智能一体化制造项目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生产。 本报记者 孙大伟 摄
(相关资料图)
“机器手”取代人工,
订单排到5月份
1月28日,节后首个工作日,记者走进威海魏桥新型纤维绿色智能一体化制造项目生产车间看到,宽敞整洁的厂房里,全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骑着电动代步车在车间里穿梭,刚刚“走”下生产线的成品纱线被“机器手”自动打包。
早在正月初四,魏桥检修人员就陆续返岗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节后首个工作日,企业员工全部到岗复工。“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生产状态已恢复到节前水平。”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厂长李中斌说,目前各条生产线已是“满编”运转。
为做好创新这道“必答题”,近几年,魏桥通过智慧化改造,实现了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机器手”取代了人工,推动了无人值守及短流程纺纱智能工厂、织造智能化生产线的投产使用。眼下,全过程无人化的生产流程让威海魏桥成为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在5.3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有190多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11万个纱锭,每年能生产新型纤维1.1万吨,用工减少超80%的同时,产品及生产工艺可追溯率达到100%。
开局的喜人景象,源于魏桥手握订单的底气。“我们的订单排到了5月份,必须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确保订单如期交付。”李中斌说,手握“排队”的订单,让他对实现首季“开门红”信心十足。
山东港口威海港散杂货码头作业现场,吊臂起落,疏港车辆穿梭来往,作业线处于饱满状态。 纪哲 摄
实现煤炭疏港7万余吨,
全年冲刺120万标箱
在山东港口威海港散杂货码头作业现场,吊臂起落,疏港车辆穿梭来往,作业线处于饱满状态。为做好冬季电煤保供工作,威海港大年初一依旧昼夜生产不停,新港分公司当日仅用22小时就完成了“长峰98”轮卸船作业,3.1万吨煤炭从轮船成功装卸,刷新了港口关于该泊位内贸煤炭单船作业效率,赢得新年生产“开门红”。
“春节期间,散杂货码头共有煤炭、铝钒土等三艘船作业,其中包括一条满载7万吨散货大船,员工们坚守岗位,干劲十足。”威海港新港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顺利完成节日电煤保供,公司节前就和各运输单位做好疏港车辆安排。春节假期,累计投入电煤疏港作业车辆100余台,实现煤炭疏港7万余吨。
港口装卸转运和通关效率对稳外贸稳外资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市“金牌合伙人”,山东港口威海港立足“产城融合”,不断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近几年先后增开14条新航线,可容纳4320标箱的集装箱全自动化堆场二期项目也正式投入运行。2023年,山东港口威海港定下了新目标:力争实现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
签审:颜 潇
审核:刘倩倩
编辑:王好洁
文字记者:李万玉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