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投资分析2023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必须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乡村服务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县域富民产业等多个领域切实发力,加强创新、突出合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投资分析
(资料图片)
长期以来,中国的鲜活农产品缺乏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产地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下降。据测算,中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果蔬和薯类每年损失近2亿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农民增收。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除了要承担保障市场供应的重任以外,还备受各方诟病,部分政府官员、媒体、学者和普通市民都将疫情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到批发市场头上。
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种养业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21年8月,北京市商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在北京西南、东南、东北、西北方向建设4个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化北京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2022年12月,上海制订发布了《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了“东西南北”四大批发市场群落的空间布局框架;2023年1月18日视频连线新发地批发市场时强调: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农产品流通投资前景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经济最初的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社会分工,人们生产的不同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并有了相互交易的需求。
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应用,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到202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形成全国与区域网络、实体与虚拟网络、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这将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促进农业发展。这对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农产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也会逐渐上升。到2025年中国农产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将达15.02万亿元。
农产品流通项目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让消费者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一方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等的技术研究和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从源头上增强农产品企业的安全意识,推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产品追溯制度。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科学优化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微—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空间布局是一个层层递进、集聚水平由低到高的分布格局。在科学优化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发挥产业集聚功能,提升县域富民产业竞争力。同时,依托县域资源禀赋,促进县与县之间协调联动,实现差异化发展。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农产品产地流通及“最先一公里”建设调研报告》指出,中国地域广大,农产品物流距离长,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增值率普遍高于100%,有些产品甚至高于200%。长期以来,农产品流通价值多为农产品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得,农民受益极少,且时常要承担“卖难、卖贱”等风险。采用新建设施开展初加工作业后,果蔬贮藏损失率可下降至5%-6%,错季销售价格上涨20%-50%,果蔬烘干加工增值率高于100%。
农产品流通行业报告对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农产品流通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